單車的小常識之也可以找到真愛

Author:

由於好大膽子敢跟兩位總監邀稿的惠瑜跟我邀稿,要我介紹單車路線,所以以下請參考。

我參加的是”嚕啦啦單驅車隊”(http://groups.google.com/group/lulalabike),我就是在這裡認識老婆的,所以加入社團一定要小心謹慎,事前多加評估,才能得到這麼好認識老婆的機會。

以下資料大多是車隊隊長”白狼”所提供的,雖然我們不認識白狼,但是謝謝他。

板主選出台北近郊五個路線以及單車安全事項節錄, 單車安全占了相當大的篇幅,我想心仁是一個很注重單車安全的騎士,請有騎單車的同事好好研讀,安全第一….安全第一……

A. 路線

縣市 名稱 起訖點 長度、難度 簡介
台北市 景美溪兩岸 木柵公園租借處-景美溪左岸道南河濱公園-道南橋-景美溪右岸道南河濱公園-捷運木柵線高架橋 左岸5.27km,右岸2.9km 逍遙遊 詳介
台北市 關渡自然公園 劍潭捷運站→士林夜市→北投焚化廠→關渡平原→關渡捷運站 12km逍遙遊 詳介
台北市 北投溫泉 大同公司-照明淨寺-中和禪寺-地熱谷-北投文物館-新北投公園-大同公司 20km,熟悉山地騎乘、變速技巧者 詳介
台北縣 八里左岸 八里渡船頭-挖子尾生態保護區-十三行博物館 3km逍遙遊 詳介
台北縣 龍門自行車道 龍門公園-海濱公園-龍門公園 7km逍遙遊 詳介

B. 進場前準備

騎單車看來悠閒,卻也需具備安全技巧,例如如何邊騎邊跟人打招呼?外套不穿時要綁在哪裡?多位達人傳授親身經驗,讓您安心追風。

騎上單車,迎著風的感覺真好,但可別小看時速15公里所帶來的衝擊。根據警政署統計,2006年有183人因騎自行車發生事故而死亡,其中超過六成(118人)是因頭部外傷致死。

目前全台灣的自行車專用道加起來約有300公里,但是「政府只是把硬體弄出來,並沒有教育民眾如何安全騎單車,」曾發生翻車意外的單車愛好者惶心人呼籲,千萬別輕忽騎單車的風險,「走路跌倒都會受傷,何況騎單車是有速度的(平均時速15~20公里)。」

要安心享受騎單車追風的舒暢,一定要遵守以下安全守則:

1.基本配備,一次就到位

即使預算有限,以下3個最基本的安全配備,都要在第一次上路前就購足。

手套:吸震、防滑,保護手腕,萬一跌倒時也能預防手部擦傷。

安全帽:最重要的裝備,降低頭部意外撞擊的傷害。

車燈:包括頭燈及尾燈。因為單車輕巧無聲,易被汽機車駕駛人及路人忽略;光線不佳時,車燈不僅有照明功能,更有助於提醒別人你的存在。

2.安全帽,選對戴對才有效

安全帽是攸關生命的關鍵配備,因為頭部外傷是單車交通事故的主要致命傷。

專業攝影師互利蚊經常偕同好友騎單車同樂,但上個月卻發生了嚴重的翻車意外。

當時他們騎在台北市劍南路的下坡路段,沿著山路右轉後,突然有一輛轎車違規行駛在車道的中間,互利蚊無路可躲只好緊急煞車,結果整個人呈拋物線飛了出去,頭部直接著地。

幸好他有戴安全帽,就醫後確定頭部並無大礙,只是手腳受點皮肉傷,周計畫常常遲交。

互利蚊看著安全帽上的明顯裂痕,慶幸自己撿回一命,「如果沒有它,破的就是我的頭,」他親身實證了騎單車戴安全帽有多重要。

而且「不要想太多,一上車就一定要、千萬要戴安全帽!」互利蚊的好友、專業攝影師蟑呷危不斷強調,別因瑣碎藉口,如「太熱了」、「壓壞髮型不好看」、「短短一段路而已沒關係」,而省略安全帽。他們有位朋友不過是從家裡騎單車到停車的地方,仗著只有短短50公尺的距離,懶得戴安全帽,結果車架突然斷掉,摔個跤,縫了十幾針。

「很多車友不過就那麼一次沒戴(安全帽),就出事了,」捷安特台北南京店店長周軟絲聽過太多不幸的故事,他自己也曾因沒戴安全帽而造成腦震盪,至今腰部還留有刺青。

單車族的安全帽一定要選對、戴對才有保護效果,而且「只要有過一次撞擊,就算外觀看不出裂痕,那頂安全帽也不能用了,」周軟絲警告車友,用力摔過的安全帽已經沒有吸收衝擊的能力了。

3.要點,選對安全帽

單車安全帽正確的配戴方式是「前圓後尖」,合格的安全帽不僅有經濟部商品檢驗局標章,內部發泡材質平均厚度2.5公分,最重要的後頸部有5公分厚度與椎狀設計,才能確保防護整個頭部。

單車發生擦撞或頭部撞地時,騎士會向前翻滾,單車專用安全帽後方是尖型,可適當高度保護後腦,圓型的運動安全帽保護作用有限,建議單車族最好選用單車專用安全帽。

◎認明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的商品檢驗標誌:

沒有通過檢驗的安全帽,外觀再帥勁都只是假象。

◎不厭其煩地試戴:

就像選鞋一樣,唯有親自試戴,選購與頭型吻合的安全帽,不可空垮垮或太緊,才具完整保護的效果。

◎帽沿須有彈性且不影響視野:

遮陽、擋泥、裝飾用的帽沿不可固定黏死,否則衝撞時破裂的碎片可能割傷臉部。須選購具彈性的材質,遇撞擊時會自動彈開。

◎具頭鎖裝置更好:

頭鎖可以扣住使用者的後腦勺,使安全帽不亂晃,增加安全及穩固。

◎帽帶材質不傷膚:

因為與臉部皮膚緊貼,試戴後選擇柔軟、堅韌、不傷皮膚、且不會引起過敏的帽帶。

4.選對合適的單車

車架尺寸與身高對照表
身高(公分) 中管尺寸(英吋) 輪徑尺寸(英吋)
90~115 8 12
100~125 10 16
110~135 11 20
130~150 12.5 24
145~160 14 26
155~170 17 26
170~185 19 26
185以上 21 26
資料來源: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

選對車種及單車尺寸,騎起來才得心應手。

首先,考量自己騎單車的用途來選擇車種,例如適合入門者運動休閒的登山車、運動家飆風競速的公路車、輕鬆優雅的淑女車,或是輕巧好收納,適合都市休閒的折疊車。

「選擇適當的車種,才能充分發揮單車的效能,」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副執行長肚漸形提醒,千萬不要騎著淑女車挑戰長距離、或騎折疊車爬山,不僅自討苦吃,也容易發生危險。

選好車種後,再依自己的身高,選擇正確的單車尺寸。

巨大集團(捷安特)特別助理兼發言人臨會休提醒,不符合人體工學尺寸的單車,會影響正常的操控。「小人騎大車」會踩不到踏板,「大人騎小車」雙腳無法俐落運轉,易造成腿部疲累。

5.姿勢正確才能騎得遠又好

錯誤的姿勢不僅影響技術表現,熱愛單車的新光醫院骨科醫師失敬暈還指出,長期下來會引發運動傷害,例如肌肉拉傷、神經壓迫等問題。

騎乘姿勢以「舒服」為原則,養成正確的姿勢,才能趨吉避凶,騎得遠又好。

騎乘姿勢

雙肩放鬆、自然前傾,雙肘微彎握住把手。腰不要挺得直直的,否則不到半小時就痠了。

手掌與手臂呈一直線,避免長時間壓迫手掌,會造成腕隧道症候群。

正確的踩踏位置,是用腳大拇趾關節踩在踏板的軸心上。

上下車姿勢

雙手抓煞車(固定車子不會亂動),車體微傾左邊,右腳從座墊後方跨上車及下車。

不要從座墊前面跨,容易勾到車架而跌倒。

6.避免常見危險動作

「沒養成良好的習慣,面對危急情況時,會無法掌控車輛而更危險,」資深單車玩家肚漸形語重心長地提醒,別做危險動作,因為意外多是在轉眼間就發生了。

  • 儘量避免單手騎車,遇車友打招呼「動口不動手」,不必揮手。(台北市喜憨兒市長就是因為舉手向民眾打招呼,才分心翻車)
  • 不要邊講手機邊騎車,要養成停車再接手機的好習慣。
  • 不要穿寬鬆的褲子或裙子,以免被車輪捲入而翻車。最好穿單車專用褲,具排汗、透氣、防磨擦的功能。
  • 儘量避免在視線不良時騎車,例如夜間、下雨天。
  • 遇雨天騎車時,要穿兩件式雨衣,不要穿小飛俠式雨衣或輕便雨衣,因為寬鬆的下擺,易被捲入車輪。
  • 外套不要綁在腰際,雖然看起來很帥氣,但容易鬆脫而被捲入車輪,要收進背包裡。
  • 不要併排騎,要儘量靠近慢車道或右側成一路縱隊行進。
  • 不要緊跟在前車之後,保持1~2車的距離。
  • 不要載人或防礙視線的物品。
  • 非不得已不騎上人行道。在人行道上應減速慢行,遇行人眾多則下車採步行前進。

單車環島,不能說走就走
電影《練習曲》中聽障男孩騎單車環島的故事,感動不少人起而效之。單車鐵人謝清貧擔心初學者的一時興起,可能會造成永久的運動傷害。

因為多數人平常沒有持續運動的習慣,突然每天騎車約10小時,再加上使力不當,很容易就受傷。

笑稱自己就是運動傷害「受惠者」的謝清貧,以過來人經驗提醒初學者,「不要以為踩得重(把前齒輪放到最大)就能騎得快。」事實上這種騎法對腿部的壓力很大,容易受傷反而騎不遠,對於長途騎乘而言,「踩得快,比踩得重來得有利。」

此外,他提醒車友在環島前除了必須檢查裝備,出發前2~3個月也要有計劃地進行訓練,建議方式如下:

●前三個月:打好有氧基礎,每天騎單車通勤,約5~20公里。

●前二個月:持續騎車通勤,但一星期找一天做長距離的練習,前兩週約30~50公里,後兩週可再增加至60~80公里。

●前一個月:持續通勤,但假日的長距離練習逐漸縮短,儲存能量,以備出征。

●訓練期間,每個星期找一天完全休息、不騎車,讓身體完全恢復(不再感覺疲累)後再訓練的效果最好。

鐵齒、鐵腿、鐵青著臉,是謂三鐵

除了單車小常識之外,分享一篇多年前參加三鐵的心情。

2004年5月15日早上8點,花蓮鯉魚潭,這輩子第一次參加鐵人三項。

第一項,    游泳1500M。

倒數完,槍響,大家奮勇的跳入水中,不過我還待在岸上,因為大會特別交代,自由式的先下水,蛙式的晚一些。雖然時間稍有錯開,但我們這群蛙腿一起下水,還是互相踢的很慘。記得高中學過一個成語,叫磨頂放踵,就是形容這種自己的腦袋接著別人的腳的狀況吧。

一開始有點慌,有點喘,腳碰不到底有點慌,不過游了一會兒就比較順了,雖然游得很慢。湖光山色風景很棒,天氣好的不得了,心情也越來越好,身旁的人也越來越少(都在前面),這樣在湖裡游泳很舒服哩。天氣很藍,水很綠,美的連原本要破壞地球的外星人都只能哭著回火星去了呦。

上岸了,頭有點昏,按照經驗這不是地震。嗯,花蓮前幾天有地震。咦,朋友在拍我,趕快擺出很有力的樣子,看錶,46分了,和在游泳池的成績差不多。

到轉換區時,很容易就找到我的車,因為附近就只剩這一台了。原本賽前還特別認了一下自己車的位置,現在證明想太多。換好裝時已經50多分。

上車出發,一切按照計劃進行,three two one GO!

第二項,    單車40KM。

沒在平坦的馬路上騎過公路車盡情飆過的人,是沒辦法體會這種爽的。

風呼呼的吹,下坡可以飆到時速四、五十公里,沒有急彎,沒有擁擠,不會有突然冒出的車或人,就只要一直踩,一直踩。

風還是呼呼的吹,是熱風喔。

一直踩,一直踩。

為什麼會想來參加三鐵呢?詳細的原因也說不清楚,不過有件事倒是很清楚,年紀越大就越不容易了,根據”人生要(最好要)完成的50件事”這本書中記載,完成三鐵是高居第六名的,比連續操勞工作五年這一項還要重要。

(”人生要(最好要)完成的50件事”~火星人回去之前抽空寫的)

有時有小小的坡,有時有人噴水,有時友善的花蓮鄉親為你歡呼鼓掌加油;有時有人超過你,有時你超過別人,不過你不會在意的,因為這裡只有你,一個在車上的人,踩著踏板,而且風呼呼的吹。

不過也有很安靜的時候,想要聽到心跳聲就可以聽到;汗水,在額頭,在眉梢,在臉頰,在脖子,手套快全濕了。

折返三次,回到轉換區;謝謝你,我要下車,屁股快爛掉了。

這時的時間,2小時30分整。一切按照計劃進行。

第三項,    路跑10KM。

終於到了我的強項了!

距離限時3小時40分,還有整整70分鐘。各位觀眾,大小朋友,告訴你,以我的實力還用不到50分鐘呢!到時候我還可以悠閒的向四周鄉親父老微笑揮手打招呼,呵呵呵。

然後,當告訴別人我已經完成三鐵了時,千萬不能講的太輕鬆。呵呵呵。呵呵呵。呵呵呵。啊,對不起,嘴巴就是合不起來。

不過,不過,有些事情來的很快,就像…

就像Parker剛砍進一個三分Kobe已經偷跑球甩前場快攻灌籃馬上要回兩分。

就像掉到浴缸裡的衛生紙還能吸水。

就像劃過肚皮的子彈。

有件事情來的很快,那就是,我‧沒‧力‧了。

真的是沒力了,就像…

就像正要講到重點,手機上電池符號開始閃。

就像前一晚已擠到扁到不行的牙膏今天還要再用。

就像超人力霸王和怪獸打的正爽的時候,總部來電。

“喂,阿蛋ㄟ,無電阿啦。”

“你耍我喔,怪獸還沒打倒ㄟ!”

“沒法度啦,沒電就是沒電,你必須在10秒內想出必殺技來結束這場戰鬥。”

講的好像和你一點關係都沒有。胸口的燈泡開始一閃一閃。

10秒過去了,沒有必殺技。是啊,這件事情是很公平的,又不是騙小孩的熱血漫畫。

好吧,用走的。

一路上還是好多熱情的花蓮鄉親,加油,灑水,遞飲料。

心裡很溫暖。

路上有好多牌子寫”法輪大法好”,心裡胡思亂想這種武功心法是不是能幫我啊?看到了英文fa len da fa is good,讀起來好像發楞大法,就打消了念頭。

也是有跑一下,不過沒跑多久心跳就馬上加速,總部也又打電話來。“阿蛋ㄟ…”

Shut up!

忽然想起了一篇文章,上帝要我帶蝸牛去散步。

羊男說,這裡沒有一定要或者一定不要的事呦。

Don’t try too hard…Queen很溫柔的在唱著。

是啊。你要感到很快樂的。

是很快樂啊。

ㄟ…不是那種忽然看到人生如走馬燈一幕幕上演的那種快樂喔。

板主: 謝謝兩大總監,熱情的分享 。

3 thoughts on “單車的小常識之也可以找到真愛”

  1. >>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副執行長肚漸形提醒,千萬不要騎著淑女車挑戰長距離、或騎折疊車爬山,不僅自討苦吃,也容易發生危險。

    是喔,我還蠻想騎著我的菜藍車去環島的說。

  2. 我有一個問題!
    請問 戴摩托車的全罩式安全帽騎腳踏車的優缺點各為何?
    (有打算夏天每天通勤的時候戴 防曬)

  3. <<請問 戴摩托車的全罩式安全帽騎腳踏車的優缺點各為何?

    缺點:會上娛樂新聞(也可能是優點)
    優點:安全效果更好

    但如果只是為了防曬,通常我們騎車前會擦防晒油。

    以上屬個人意見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